“漓江画派中国画精品东盟国家巡展(泰国站)”开展
11月13日上午,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漓江画派中国画精品东盟国家巡展(泰国站)”开幕式在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王纳展厅举行。本次展览由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与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11月13日上午,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漓江画派中国画精品东盟国家巡展(泰国站)”开幕式在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王纳展厅举行。本次展览由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与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法国自然主义画派画家Émile Friant人物作品(图)
画派 自然主义 friant milefriant mile 2025-11-13 15:42 2
华托于1684年出生于瓦朗西安,这座小城原属佛兰德斯地区,后被法国割占,使他自幼置身于佛兰德斯文化氛围中。佛兰德斯作为鲁本斯的故乡,以其丰富的艺术传统闻名,尤其在巴洛克风格上具有深厚根基。然而,瓦朗西安处于法国统治下,这种跨文化环境让华托天然具备了吸收多元艺术
余和平,笔名术平,湖南浏阳人,旅北画家、军旅画家。湖南省美协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浏阳美协顾问,湖南湘土画派创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金陵画坛签约画家,国际中国美术大师,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中国田汉研究会书画委员会委员,
在当代中国大写意画坛,王凤年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热忱赤诚的公益情怀,成为京津画派中兼具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以笔为刃,劈开传统与现代的壁垒;以心为炬,照亮艺术回馈社会的征途,在笔墨挥洒与大爱践行中,书写着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双重担当。
本文以当代“快餐式文化”盛行的社会背景为参照,探讨漓江画派在艺术创作中对广西乡土经验的自觉表现与持续坚守。研究指出,在图像复制、消费主义与全球化审美趋同的冲击下,漓江画派并未追逐流行风尚或形式猎奇,而是选择扎根八桂大地,以漓江流域的自然山水与人文生活为核心题材
本文以广西“漓江画派”的提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画派生成模式的现代美术文化现象。研究指出,“漓江画派”并非自然历史演进中自发形成的艺术流派,而是由地方美术界主动发起、系统策划并持续推进的文化建构工程,本质上是一场具有明确意识导向的美术文化
焦墨山水画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的重要创新路径,在张仃先生的推动下确立了以“枯笔渴墨”为核心的艺术范式,其风格多体现北方山水的雄浑苍劲。进入21世纪,这一表现形式逐渐向南方地域延伸,漓江画派多位画家在岭南地理与亚热带生态语境中对焦墨语言进行了适应性转化
漓江画派是以桂林漓江山水为艺术原点,通过“圈层扩散”路径逐步拓展至广西全域乃至南方亚热带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当代绘画流派。本文基于艺术地理学视角,系统考察漓江画派从漓江山水发端,向广西全境及亚热带田园诗风光延伸的演进逻辑,揭示其“起于一地、扩而广之”的空间建构机制
金秋高原风送爽,艺苑丹青绘华章。10月17日,经过数月精心筹备,由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中国西藏高原画派研究院承办,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西藏美术馆协办的“蓝天净土・天上画卷”——中国西藏高原画派艺术展,在西藏美术馆开幕。
京津画派的萌芽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的京津文化圈。1918年,金城、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为宗旨,标志着这一画派的正式确立。在西方文化冲击与传统文人画式微的背景下,京津艺术家以保存国粹为己任,通过成立宣南画社、湖社画会等团体,
中国艺术大家的影响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标志与民族精神的崇高代言。非遗艺术大家通过艺术这一桥梁,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为后世艺术家树立了既具文化底蕴又富创新精神的创作典范,激励着无数艺术探索者不断前行!
这场艺术盛会汇聚当代名家力作,犹如群星璀璨,在艺术的银河中交相辉映。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用心灵浇灌的硕果,承载着对祖国的深情礼赞。笔墨丹青间流淌着赤子情怀,共同谱写着盛世华章。
9月24日至25日,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25学术年会在京举办。近百位知名学者与艺术家通过“学术研讨+新书首发+展览观摩”的多元形式,分三个会场,围绕“齐白石的师古之道”“20世纪北京地区的传统派绘画”以及“流量时代的
9月24至9月25日,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25学术工作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画院正式拉开帷幕。近100位知名学者与艺术家,通过“学术研讨+新书首发+展览观摩”的多元形式,分三个会场,聚焦“齐白石的师古之道”“
在这些流派中,以海上画派、京津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影响最大。其中,以海上画派实力最强、影响最广;岭南画派最成体系。
9月24日,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25学术工作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画院正式拉开帷幕。近100位知名学者与艺术家,通过“学术研讨+新书首发+展览观摩”的多元形式,聚焦“齐白石的师古之道”“20世纪北京地区的传统
考虑到本书篇幅较长,逐字阅读易产生视觉疲劳。在此特别提醒,您可点击文章开头左上角的“听”书功能,以听觉替代视觉。不仅能享受更流畅的内容接收体验,还能节省精力与时间,让阅读变得更轻松。
刘止庸(1910.1~1996),字云谷,犹如云中幽谷,深邃而神秘;别号繁多,云来、云溪、云白,飘逸若云;刘仙客、天台仙客,恍若仙踪;西蜀漫士、楼桑之人,则又深深烙印着故土的痕迹。室名退尺斋、瘘桑室,仿佛于世事纷扰中退而求其次,独守一份宁静与淡泊。四川省纳溪人